1. 关于古人成功的文言文
《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2. 关于成功的古诗词名句1、从 军 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少 年 行
唐·王 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4、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唐·岑 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5、和张仆射塞下曲
唐·卢 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6、少 年 行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成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7、夏 日 绝 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8、牡 丹
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3. 求励志古文苏轼的《留侯论》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作品译文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
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以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故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
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张良被桥上老人授给兵书这件事,确实很古怪。
但是,又怎么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隐居君子出来考验张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当作神仙,也太荒谬了。
再说,桥上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授给张良兵书(而在于使张良能有所忍,以就大事)。 在韩国已灭亡时,秦国正很强盛,秦王政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那种住在家里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
就是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没有再施展本领的机会了。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末余之势可以驾驭(连上句意思是:在锋芒之势上,是没有可乘之机的)。
张良压不住他对秦王愤怒的情感,以他个人的力量,在一次狙击中求得一时的痛快,在那时他没有被捕被杀,那间隙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也太危险了! 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
张良有超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样深谋远虑之事,反而只学荆轲、聂政行刺的下策,侥幸所以没有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凭借这点而成就大功业,所以到最后,老人说:“这个年幼的人可以教育了。”
楚庄王攻打郑国,郑襄公脱去上衣 *** 身体、牵了羊来迎接。庄王说:“国君能够对人谦让,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
就此放弃对郑国的进攻。越王勾践在会稽陷於困境,他到吴国去做奴仆,好几年都不懈怠。
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那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而担心他的度量不够,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脾气,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
为什么这样说呢?老人和张良并没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间相遇,却拿奴仆的低贱之事来让张良做,张良很自然而不觉得怪异,这自然,秦始皇不能使他惊恐,项羽不能使他发怒。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
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因此随随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养那完整的刀锋(把自己的精锐实力保养得很好,等待对方的衰弊),这是张良教他的。
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 司马迁本来猜想张良的形貌一定是魁梧奇伟的,谁料到他的长相竟然像妇人女子,与他的志气和度量不相称。啊!这就是张良之所以成为张良吧(言外之意:正因为张良有能忍之大度,所以,尽。
4. 求做事前要有准备的文言文名言1、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
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3、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4、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5、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6、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 7、蚁穴虽小,溃之千里。
8、最有效的资本是我们的信誉,它24小时不停为我们工作。 9、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10、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 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11、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12、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13、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14、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15、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6、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 工作最大的资产。
17、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18、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 作 成果的。
19、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 2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 看到某种忧患。
2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上帝助自助者。 24、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5、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6、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7、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 下决心 实现自己的目标。 28、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9、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30、先知三日,富贵十年。
31、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 败之地。
32、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 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攀爬的。 33、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34、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 的。 35、夫妇一条心,泥土变黄金。
36、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37、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38、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39、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
40、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41、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42、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43、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 以希望为哨兵。
44、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45、未曾失败的人恐怕也未曾成功过。
46、人生伟业的建立 ,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47、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费。
48、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49、忘掉失败,不过要牢记失败中的教训。
50、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 51、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52、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靠自己永远不倒。 53、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54、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55、一滴蜂蜜比一加仑胆汁能够捕到更多的苍蝇。
56、真心的对别人产生点兴趣,是推销员最重要的品格。 57、自古成功在尝试。
58、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 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59、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60、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61、推销产品要针对顾客的心,不要针对顾客的头。
62、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 帮助。 63、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64、积极者相信只有推动自己才能推动世界,只要推动自己就能推动世界。 65、每一日你所付出的代价都比前一日高,因为你的生命又消短了一天, 所以每一日你都要更积极。
今天太宝贵,不应该为酸苦的忧虑和辛涩 的悔恨所销蚀,抬起下巴,抓住今天,它不再回来。 66、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67、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68、环境永远不会十全十美,消极的人受环境控制,积极的人却控制环境。
69、事实上,成功仅代表了你工作的1%,成功是99%失败的结果。 70、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71、成功的法则极为简单,但简单并不代表容易。 72、如果寒暄只是打个招呼就了事的话,那与猴子的呼叫声有什么不同呢? 事实上,正确的寒暄必须在短短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你他的关怀。
73、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74、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
75、使用双手的是劳工,使用双手和头脑的舵手,使用双手、头脑与心灵 的是艺术家,只有合作双手、头脑、心灵再加上双脚的才是推销员。 76、。
5. 要100句经典励志文言文语录高级一点的,,带上翻译,,必采纳1、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2、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
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7、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8、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9、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11、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12、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14、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16、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8、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19、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2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21、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2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24、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2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2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2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28、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29、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3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
6. 有关信心的名人名言、文言文未经你同意,谁能令你自卑。
信心与能力,通常是齐头并进的.------[英]约翰逊 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钱学森 人必须要有耐心,特别是要有信心。---居里夫人 决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
——列夫·托尔斯泰 有了信心,你就会在你严肃的献身生活中找到乐趣----[印]泰戈尔 如果没有自信心的话,你永远也不会有快乐。 ——拉罗什夫科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英]萧伯纳 不可能的字只有在愚人的字典里才能翻出.-----[法]拿破仑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就先担心着"怕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盖叫天] 由大志中产生大勇,由理解中加强信心才是最坚毅的大勇与是了坚强的信心-----邹韬奋 应当坚信,只要认真地努力向前,肯定会有好结果,应当保持心情舒畅,满怀信心,大步向前。——稻盛和夫 快乐是精神和肉体的朝气,是希望和信念,是对自己现在和未来的信心,是一切都该如此进行的信心---[俄]米戈埋 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假如具有这种观念,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成功。
在真空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是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苏]法捷耶主 发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气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行----巴尔扎克 增强信心的名言警句选自名言网 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弧立。
——徐特立。
褒姒雕像褒姒(史记作襃姒),生卒年不详。据称夏朝末年有两条龙来到王宫,自称“褒之二君”,通过占卜得“藏之吉”,后来龙离去前遗留的口水唾液装在木匣子里收藏起来,直到周厉王时打开观看,不小心使龙涎洒流于廷外,化为一只“玄鼋”爬进王府,一个小妾碰上了这只鳖,便受了孕,四十年生一女婴。该女婴被扔弃,被褒国人捡回家养大。后来褒人将她献给周幽王姬宫涅,因姓姒,故称为褒姒。成为周幽王的宠妃,生一子伯服。
人物简介
褒姒(bāo sì),史记作襃姒,周幽王姬宫涅的王后,褒姒原是一名弃婴,被一对做小买卖的夫妻收养,在
褒姒
褒国(今陕西省汉中西北)长大,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国,褒人献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爱如掌上明珠,立为妃,宠冠周王宫,翌年,褒姒生子伯服(一作伯般),幽王对她更加宠爱,竟废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叹气道:“周王室已面临大祸,这是不可避免的了。” 果然不出伯阳所预料,原来褒姒因为过不惯宫中生活,加之养父被太子宜臼所杀,心中忧恨,平时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艳丽迷人,周幽王发出重赏,谁能诱发褒姒一笑,赏以千金,虢国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的奇计,周幽王同褒后并驾游骊山,燃起烽火,擂鼓报警诸侯一队队兵马闻警来救,至时发现平安无事,又退兵回去,褒姒看见一队队兵马,像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不觉启唇而笑,幽王大喜,终于因此失信于诸侯,公元前七七一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杀,褒姒被掳,(一说被杀),司马迁说:“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史记·周本纪》)意思是说,褒姒不喜笑,周幽王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来了。西周遂亡。 《史记·周本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後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唐代著名诗人胡曾也写有褒姒倾国诗篇:“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烽火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
褒姒
编辑本段身世
褒姒,姓姒,古褒国人。褒国立国之地就在今汉中平川中部、留坝县以南地区,因此她算是一个陕西人。褒国“礼妇人称国及姓”,所以她就被叫做褒姒了。关于她的身世,史书上一本正经地记载着一个近乎荒诞的故事。
褒姒
在《国语·郑语》和《史记·周本纪》里,都有相关的记载。大致意思是讲,夏朝末年,褒人的神灵“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也就是说,有两条龙在夏王大庭性交,此二龙是褒神变化而来,自称是褒人先君。夏王对此深感恐惧,便占卜问神灵,是杀掉呢?是赶跑呢?还是制止它们的性交活动呢?贞问结果是“莫吉”。于是夏王又改卜请示说,那能不能把龙漦(注:“龙所吐沫,龙之精气也”)收藏呢?神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告曰“吉”。于是夏王拿来上好玉帛,用简策给神灵打个报告。二龙显完灵后,立马消失了,只剩下一摊黏糊糊的龙漦。夏王命人把这“宝物”恭恭敬敬地藏在椟匣里,好好保护。自夏末至西周三代,王室均以郊礼祭之。这件宝物一直传到周厉王末年,厉王禁不住好奇,便打开观看,可一不小心,把龙漦洒流于王庭,还无法清除。周厉王很是慌张,便决定用巫术除之,他让宫女裸着身子大声喧哗,迫使龙精化为玄鼋。后来,这只黑色的大鳖爬到王府里去了,恰巧被一个七岁的小姑娘碰上。周宣王年间,这个小姑娘在“及笄”之年(15岁)竟然 “不夫而育”,生下一个女婴。这个女婴长大后便是褒姒。因为她出生得莫名其妙,所以宫女很害怕,便“惧而弃之”。这时恰被一对以卖桑弓弧、箕箭服为生的夫妇发现,看她可怜,便将其抱养,并逃到褒国。那么,他们为什么要逃跑呢?因为在宣王时期,民间留传着一个童谣:“檿弧箕服,实亡周国。”宣王听了很不高兴,恰好发现这对夫妇正在卖这些玩意儿,便派兵去抓他们,然后杀掉。也就是说,这对夫妇是在逃跑途中捡到这个“同病相怜”的小姑娘的。而厉王不知道,正是他的所作所为,明违神旨,却暗合“天道”,终埋下祸根。赫赫宗周,终灭在“檿弧箕服”养女的笑声里。 这个被命运之神派到人间执行特别任务的女婴,自然备受上天的恩宠。等她长大后,已经出落得非常美艳。恰在这时,不知褒国的国王由于什么原因得罪了周幽王,为求得赦免,便将她献给了周幽王。编辑本段典故传说
周幽王三年(前779年),褒国将其献给幽王。她的美貌令周幽王“见而爱之”,可谓一见钟情。周幽王对她非常宠爱,加上她的肚子也很争气,为周幽王生了一个叫伯服的小王子,更是娇宠得不得了。褒姒的手段可谓高明,最后竟然说动幽王废去申后及太子宜臼。幽王七年(前775年),她终于被光明正大地扶正,做了王后,而她的儿子伯服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太子。在那个时代,上自君王,下至百姓,都信天命,那句有谶语性质的童谣举国上下都知道,而褒姒的身世也不是个秘密,可天命不可抗,君王又如此昏庸,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对此,周朝的太史伯阳只能幽然叹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褒姒
《琱玉集》说褒姒性不喜笑,但“其一笑有百二十种媚”。因此,幽王为了博得她一笑,曾以“千金”之财征集能让美人欢笑的“金点子”(这便是“千金难买一笑”典故的由来),但耗去许多钱财,试了很多办法,或召乐工鸣钟击鼓、品竹弹丝,或命宫人歌舞进临,或命司库每日进彩绢百匹、撕帛以取悦褒姒,可她就是不笑。后来,朝中有个“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大奸臣虢石父,出了个馊主意,这便是有名的“烽火戏诸侯”。编辑本段历史遗迹
古史载“秦筑长城、起骊山之冢。”长城最初的形式是各种独立的关城、隘口、垛墙、烟墩、楼堡等。秦
骊山烽火台
始皇统一中国后,便把诸侯中燕、赵、秦三国北边的关隘、边墙、烽火台连接起来,其它如齐、魏、楚长城,只有让它们自生自灭了。以骊山烽火台来看,那是周代就有的地属秦国的烟墩(烽火台)。故此,骊山烽火台当属长城最早的发端之一。编辑本段褒国介绍
褒国,位于汉中市以北、褒谷口以南的平原上。它是夏禹以国为姓,分封的13个奴隶主统领下的姒姓部落之一。它的领土范围,大约包括褒河下游两岸数十平方公里的地方。
周幽王
褒国是夏王朝的侯服之国,依照夏礼,有向夏天子朝贡的义务。褒国的贡赋,是沿褒水而上,运至渭河,再东渡 黄河,运抵河南境内的夏都城。汉中的先民,早在夏王朝时,已经走向了中原。 在夏朝和商朝的近千年漫长历史中,褒国偏隅一方,过着平静的半农耕、半渔猎的聚落生活。中原文化源源不断地越过秦岭,经由褒国向巴蜀传播。褒国在创造自身文明的进程中逐渐强盛起来。商朝末期,周武王伐纣,诸侯纷纷响应。褒国此时在蜀国的势力范围之内,便与蜀人一起,参加了讨伐纣王的战争。此后,褒国与周王朝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日渐密切。 周宣王时,周的德化已覆盖汉江流域。褒国作为周南的诸侯国,便臣服于周室。但因秦岭的阻隔,又往往政令不甚畅通,使周王室鞭长莫及,蜀国乘隙不断向汉中盆地扩张,褒国受控于蜀国,不能正常向周王室纳贡。到了西周末年,周幽王便出兵讨伐褒国。褒国的奴隶主褒妁为平息战争,便将国中一个美丽的女奴褒姒献给了幽王。一则家喻户晓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便由此而产生。编辑本段史书记载
三年,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 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周亡矣。”昔自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龙止於夏帝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夏帝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乃吉。於是布币而策告之,龙亡而漦在,椟而去之。夏亡,传此器殷。殷亡,又传此器周。比三代,莫敢发之,至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厉王使妇人裸而噪之。漦化为玄鼋,以入王后宫。后宫之童妾既龀而遭之,既笄而孕,无夫而生子,惧而弃之。宣王之时童女谣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於是宣王闻之,有夫妇卖是器者,宣王使执而戮之。逃於道,而见乡者后宫童妾所弃妖子出於路者,闻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妇遂亡,奔於褒。褒人有罪,请入童妾所弃女子者於王以赎罪。弃女子出於襃,是为褒姒。当幽王三年,王之后宫见而爱之,生子伯服,竟废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於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 选自《史记 周本纪》编辑本段沉冤得雪
《新世纪周刊》2007年第10期摘录《比窦娥还冤的褒姒》编辑:王晔
褒姒
一直以来,与褒姒联系在一起的总是“亡国妖妃”、“红颜祸水”、“狐狸精”之类的狠毒字眼,好像她的罪行罄竹难书。可是,翻阅一下史书,我却发现,褒姒的“罪大恶极”却仅仅在于她是一个不喜欢笑的冷美人,并不像前朝的妲己那么狠毒。 在《史记》中,关于褒姒的身世扯得很远,很玄。而扯那么玄乎的目的是想证明,褒姒其实不是人,而是妖精。她是龙的唾沫化作玄鼋附着在一个宫女身上,制造出的一个妖孽。而这个妖孽的出现注定了周的灭亡。这就是典型的“妖魔化”,古人搞垮搞臭某个人的惯用伎俩。在史书中,除去妖魔化的成分,关于褒姒本人的所作所为,我并看不出有什么“罪恶”、“歹毒”之处,甚至连“妖媚”都看不出来。 同样的,如果抹去刻意的“妖魔化”,褒姒其实有着悲惨的身世,也算是个苦命女子。她长在穷人家,后被人买去献给了周幽王。献出褒姒的人是大臣褒垧之子。褒垧在一次谏言中,被周幽王打进了大狱。而褒垧之子深知周幽王好色成性,就想出了美人换父的计策。在一偏远乡村,他发现了村姑褒姒,惊为天人,就从她父母手中买下了她。 “烽火戏诸侯”后,褒姒笑了,这正是史学家们抓住不放的一个罪证,并以次断定褒姒是个祸国殃民的狐狸精。可是褒姒的笑是什么笑?是开心的笑,满意的笑?还是冷笑,耻笑?以褒姒的个性来分析,我看冷笑的可能性恐怕更大。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个愚蠢的想法并不是褒姒想出来的,而是奸臣虢石父和周幽王共同的“杰作”。作为事先经过一番精心包装,褒姒被送到宫中。 《东周列国志》中如此形容褒姒:“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绝色美女褒姒果然深得周幽王的宠爱,褒垧自然也被免罪释放。但是美人褒姒似乎得了抑郁症,进宫后就几乎没笑过。和那些成天在周幽王面前献媚的后宫佳丽相比,褒姒简直就是“出污泥而不
褒姒
染”,绝对清高。而周幽王像中了蛊似的迷上了褒姒,绞尽脑汁想博得美人一笑,但是褒姒也跟铁了心似的,冷酷到底,就是不笑。于是,后来就有了那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这段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也就不再赘述。毫不知情的观众,褒姒又为何要承担骂名呢? 而且在史书中,也没有任何关于褒姒陷害忠良,恃宠骄横,滥杀无辜的罪证。难道褒姒的罪过就在于她太美,而且太酷吗?我看,褒姒的最大不幸就在于遇到了一个昏君。但是很多人却认为是褒姒导致了周幽王的昏庸。其实不然,在褒姒进宫之前,周幽王已昏庸得够可以了。他不理朝政,沉迷于吃喝玩乐,酒肉池林,荒*无度,听信谗言,打击忠臣。周朝末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纵使没有褒姒,周幽王也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更何况褒姒并无谄媚、蛊惑之举。但她却和妹喜、妲己等人一样承担了“亡国妖妃”的罪名。对于妹喜、妲己,的确可罗列出诸如献媚专宠、排除异己、陷害忠臣等祸国之实,而褒姒除了深得周幽王宠爱外,却几乎没有其他劣迹记载。 再说,周幽王宠不宠爱她,她并不能主宰。而我们甚至有理由相信褒姒根本就不想得到这种宠爱,所以她才拒绝媚笑。想想褒姒这一生,其实充满了不幸。出身贫寒,由人买卖,受人摆布,之后又被送进深宫,与昏君作伴。即使拒绝谄媚,也无可奈何。而在最后,犬戎攻入西周,褒姒被虏走,此后杳无音信,生死未卜。结局实在是悲惨。 当然,每个人的悲剧也都有其自身的原因,而且她的一生也并无善举。因此,我们在为她平反的同时,也不能刻意去美化她,甚至将其吹捧为女英雄,这些都是不符合事实根据的。编辑本段文史记载
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褒姒有宠,生伯服,于是乎与虢(音“国”)石甫比,逐太子宜臼(音“救”)而立伯服。太子出奔申,申人、(音“增”)人召西戎以伐周,周于是乎亡。”(《国语》) 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妺喜。殷之兴也以有,纣之杀也嬖(音“必”)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及太任,而幽王之禽也*于褒姒(《史记·外戚世家》)。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诗经·小雅·正月》)。
本文来自作者[晓凝]投稿,不代表雷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jtg.com.cn/tg/1739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雷雅号的签约作者“晓凝”!
希望本篇文章《成功的名言文言文》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雷雅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1. 关于古人成功的文言文 《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