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还不觉得自卑,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但是变得越来越自卑了,这种自卑源自于攀比,不是同辈人之间的比较,而是来源于我们的父辈,我们的爷爷辈 ,同他们相比较,我们所面对的选择多了,所谓的见识也增长了,可是实话实说,同他们相比较,我们这一辈,确实活的不如他们,这种自卑感,体现在好多方面,年龄越大,这种自卑感越发的强烈,细细想来,这种情况使得自己面对他们,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总感觉辜负了他们,两代人 的悉心培养,竟然还不如上一代,这种感受使人痛苦不堪,让人焦躁不安。接 下来,让我们通过我自身的生活经验,祖孙三代不同的生活体验和感觉,深刻解析一下,我们为啥会感觉在走下坡路,一代不如一代。
农耕
爷爷那一代人,他们应该来说是吃过很多苦的,经历过建国初期,大困难时期,以及公社集体化时代!据我爷爷亲口所述,他挨过好多次饿,每次都是他父亲及时把他从饿死的边缘拉了回来, 他父亲是个兽医,那时候像牲口啥的,基本好多人家都有,而给牲口看病的兽医,虽说在周边地区威望十分高,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每次帮助别人家牲口看完病,人家都是给点吃的,或者自己混着吃顿饭就可以了,有时候啥也没有,都是乡里乡亲的,人家叫你了,你还得去看,就这样他们熬到了公社化时期,大家一起干活,挣工分,虽说集体式生活很累,可是最起码有饭吃,饿不死,
集体劳动
那个时期对于来说,只要饿不死就是最好的结果,听他说,那时候好多地方的人都在逃荒,他们也不知道往哪里逃,好多人就是乞讨,走到哪里,要是能生活下去,就待在那里。 我奶奶就是逃荒到我们村子的,那时候她跟着她母亲和弟弟要逃荒到陕西去,听说是有个什么亲戚,经过我们那边,我奶奶生病了,也没法走了,她母亲就拜托村里,可是那时候,一家家的口粮都没有多余的,哪里会有剩余的东西给别人,那时候,我们家里虽说很困难,但是也有一些剩余的,这些剩余就是老太爷给牲口看病换过来的,他就和奶奶她母亲商量,把奶奶留下来嫁给爷爷,这样奶奶就到我们家了!
奶奶也是个特别能吃苦的人,自从到我们家后,每天都是起早贪黑,家里的里里外外都是她一手经办的, 那时候可没有计划生育一说,也不像现在,没啥避孕措施,他们生了七个孩子,五男两女,而且时间跨度也很长,最大的孩子和最小的孩子相差将近十岁, 每天除了照顾孩子,还要去做工换工分,这样才能够勉强养活一家人,那时候,好多家里靠着工分啥的根本就养不活自家人,所以好多人就开始成群结队的去乞讨 ,每次出去都是要的差不多他们才回来,短则几天时间,长则一个月,那时候,只要是能用的东西, 他们啥都要,像粮食,馒头,布等有啥要啥,要是遇上不愁吃穿的人家,给他们一些人家穿过的衣服,他们是最高兴的,那时候,布匹可是十分珍稀的,像这样的衣服,
置换东西
大人穿完,孩子穿,直到没法再穿为止 ,渐渐地,他们走的地方多了,也知道每个地方缺啥, 所以开始偷偷置换一些东西,例如,他们把农村的布证低价收购,跑到远一些的城市倒手换成钱,这其中的差价十分高的,不过做这些生意在哪个时候来说是属于投机倒把,一旦被抓住,所有东西都是要被没收的,所以他们置换东西也是特别小心的,有时候,同行好几个人,有的人会亏得血本无归!还有,听他们说,他们也置换过肥料,把农村的肥料收上来,跑到陕西等地方进行置换,要不换成粮食,要不换成钱,总得换些东西回来,这样的生活,直到公社化运动结束,自家有了自己的土地才结束,那 时候,小商小贩的虽说利润高,可是哪有自己土地种粮食来的踏实呢,由于孩子也差不多都大了,对于农活来说都是能帮上忙的,,所以家里劳动力倒是不缺!
因为之前爷爷一直跟着他父亲给牲口看病,所以他父亲是打算让他也学兽医的,可是爷爷对那个不感兴趣, 他却对贩卖牲口特别有兴趣,所以他就尝试着自己贩卖牲口赚差价,那时候,每家每户都分到了土地,对于牛都有需求,所以他的生意也做的红红火火,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说,虽说明面上不允许私人做生意,可是毕竟还是要生活的,当时的政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在哪个年代,只要胆子够大的那一批人,他们都是挣到不少钱的,
农村集市
我的爷爷也在此列, 所以虽说那时候很多人人家都穷的解不开锅盖,可是我们家生活还是不错, 五个儿子,娶妻生子都是别人上赶着娶进门的,我的两个姑姑也都嫁的不错,要知道,那个时候,虽说彩礼不是很高,但是在当时来说了也不少了,我父亲是老四,除了大伯二伯,娶媳妇花了几百块,像我三叔,娶媳妇也花了上千块了,到了我母亲和五婶,都是三四千块钱,要知道,我是94年,九十年代的的三四千是个什么概念,给儿子娶妻生子,还要盖房子,除了最小的儿子跟老人一起,其他的儿子可是要分家单另出去的,所以与其配备的还要四套院子,在任何时候,土地都是挺值钱的,在农村也一样,虽说都是普通的土坯房,可是那也是需要不少钱的,刚刚分出去的各位叔叔伯伯,还时常是需要爷爷他来接济的,像爷爷贩卖牲口,他一直持续到两千年左右,直到他跑不动了才为止,可以这么说,两千年前的前四十年,对于我们家来说,分为两个阶段,前二十年,靠奶奶贩布,置换东西养活了一家人,而后二十年,爷爷靠着贩卖牲口养活了七八个家庭,什么叫本事,这才叫本事,凭借一己之力,养活好几十口人,这就是我心中的英雄, 可是儿子们也没有一个能继承他做生意的本事,都是各干各的,除了务农,打工,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出路,这也算是我们家的高光时刻吧!
到了父亲这一辈,大伯经常生病,家里事情全靠着大婶管着,二叔在家里务农,两口子也踏实,凭借着吃苦耐劳,也过着不错的生活,三叔是唯一一个不种地的,他带着三婶在外地一直打工,听说去年给堂哥在外地全家人买了一套房子,我们家父亲经常在外地打工,母亲经常在家里务农,而五叔他们两口子前几年也在外地打工,攒了些钱,然后回到了农村,五叔跑运输, 他们这一代人,虽说起初也吃了不少苦,可是同爷爷那一辈人来说,他们幸福多了,虽说没有读多少书,可是那时候的夜校他们每个人都读了好几年的,虽说没多大本事,可是他们这一辈人,重在踏实,他们始终坚信,勤能致富,所以,他们也自然过得不错!
打工人
打工人
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堂兄弟也七八个,有小学毕业的,高中毕业的,大专毕业的,甚至于我这个本科毕业的,可是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离开了父母帮衬外,没有几个人在外面可以过得很好的,也 都是打工,兄弟几个结婚也是靠着家里,有两个兄弟买房子首付也还是花光了两个叔叔家所有存款才凑够的,而他们成家以后得生活,也只是能够维持生活罢了,看着两个堂哥,也就三十多岁,头上也都已经有了白头发, 剩余的我们这些没有结婚,没有成家的,也都是在到处游荡,高不成低不就的,都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家伙,相比于他们来说,我们很浮躁,静不下心来,依赖性太强了, 就拿我来说,毕业这几年,干的工作也只是能养活自己,手里也没有多少存款,不用多说,兄弟几个都是这样的状态, 混的稍微差不多过年就回去,年过完再出去,要是过得不太好,怕家里人唠叨,那么干脆过年就不回了,这种状态成了常态,所以,总体来说,我们这一辈是不如父辈的,最起码他们踏实肯干,能够吃苦,这是他们这一代人的真实缩写!
为啥自卑,父辈不如爷爷辈,我们更不如父辈那样踏实,就拿爷爷经常说的那句话,你们父亲在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你们都已经上小学了,这并不仅仅是我们结婚迟,而是对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我们自己的不作为,我们把生活过得一塌糊涂,这就是我们自卑感的来源所在!
电视剧《汉武大帝》里面刘彻的台词。
原文:你我是一代人,有些事是必须在我们这一代做完的。匈奴大患历经我汉家数代,无不受其牵制困扰,耽误了多少年。既然我们有可能百在这一代解决,为什么要留待下度一代呢?不能说我们这一代就比下一代高明,一代人又一代人的使命。
毕竟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腥风血雨,并有一批像你卫青这样的天才将领,有我知们这一代打下优势,还是那句话,大打比小打有利早打比晚打有利,由我们这一代去打,比下一代大有利。要打就在我们这一代打完,打完了再建道设,让下一代建设。
扩展资料:
《汉武大帝》剧情简介:
公元前二世纪,在世界的东方。初步走向繁荣的汉帝国,面临内外的双重威胁:国内诸侯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妄图脱离中央,实行地方割据;而北方境外的匈奴大军,屡屡越过长城防线,侵略中原,寻求开拓生存环境。汉王朝不得不实行“和亲”政策,外加外嫁公主,献奉贡赋,承受巨大的民族荣辱。
严峻的形势需要巨人来支撑。由于偶然的原因,历史选择了一个16岁的少年担当大任。他的名字叫刘彻。刘彻排行在第十王,本来没有机会继承王位,但是由于天资英纵,在母亲和舅父的精心策划下,经过复杂的宫廷斗争,他得意登基。
刘彻做了皇帝后表现出非凡的气魄,立刻下诏求贤,广开言路,试图时行改革。但他的设想受到祖母窦太后代表的权贵外戚势力的压抑,第一年就遭遇到重大挫折。但汉武帝绝不是轻言放弃的人。
他善于等待时机,在太后死后一举废黜了骄横的贵戚,毅然更换了祖宗崇信黄老之道、无为而治的原则,以“尊王攘夷”的儒家口号改革意识形态,统一帝国指导思想。
他实行察举、破格用人、设置刺史、任廉吏、严刑法,税盐铁、一货币,均输平准,算缗告奸。千方百计地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他破格用将,全民动员,连续十余年对匈奴进行征伐,将匈奴赶出河西走廊;让南方的越人、东南的闽越人与汉民族的主流文化相融。他以前无古人的气魄凿通西域,把大汉帝国的军旗第一次插上帕米尔的雪峰,让响彻沙漠的驼铃声宣告东西方文化最早的陆上交流通道的建立。
他深入亚细亚,南平百越,东抚蛮夷,打开丝绸之路,成倍地开拓了国土,奠定了中华大帝国的壮阔版图,实现了东西文化的大撞击、大融合。他将汉帝国推向了鼎盛的高峰。
本文来自作者[节素香]投稿,不代表雷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jtg.com.cn/tg/1674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雷雅号的签约作者“节素香”!
希望本篇文章《我们这一辈(我们是一辈不如一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雷雅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前几年还不觉得自卑,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但是变得越来越自卑了,这种自卑源自于攀比,不是同辈人之间的比较,而是来源于我们的父辈,我们的爷爷辈 ,同他们相比较,我们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