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懂问题在哪,规律里说清楚了吧。“所有陆块又不得不处于随时随地的奔走挤压过程中。
根据加工厂能力、性质的不同,有的横向发展,有的纵向发展。于是构成了地壳的厚薄不均”,地壳运动导致地表的起伏不平,喜马拉雅山脉处的地壳厚度肯定远大于太平洋地区的地壳厚度。
难度是问地壳运动的能量过程?
原始地壳的形成和陆壳、洋壳的分化
三个圈层中,地核最厚。
地球内圈可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其中地壳为最薄的一层,地壳平均厚度约17公里。
地幔介于地壳与地核之间,又称中间层。自地壳以下至2900公里深处。
地幔以下大约5100公里处地震横波不能通过称为外核,5100—6371公里是内核。则地核的厚度超过3400公里,是地球内部圈层中最厚的一层。
在地核和地幔形成后,地球表层是熔融的。在距今40亿~46亿年前,表层开始冷却分异,形成全球性的原始地壳,这就是大陆地壳。在距今30亿~40亿年前,类地行星受到星子撞击,由于地球质量大、引力强,撞击作用很猛烈(有人推算,单位地表受星子撞击比月球多30%~50%,撞击坑比月球大11%~15%),星子在地表的撞击分布不均匀,在受撞击的集中区域下,造成地幔熔化,并发生玄武岩喷发,排出大量岩浆和气体,从而改变原始地壳的成分,形成原始大洋地壳。
原始大陆地壳,由于部分熔化、再次活化和岩浆侵入等作用进一步发生分异,形成由变质岩岩浆组成的下地壳和由花岗闪长岩组成的上地壳。
由于地幔对流和板块运动,原始海洋地壳在海岭处长出新地壳,并且向两侧扩张,在海沟处下沉,进入地幔而消失。
上述陆壳与洋壳的形成及其以后的变化,大大改变了固体地球的外观。沧海桑田,现在已很难看出原始外壳的痕迹了。如今,大陆地壳厚度几十千米,由近似中性的岩石组成,其岩石年龄可达37亿~38亿年;海洋地壳的厚度仅几千米,主要由玄武岩组成,岩石年龄仅几亿年。这一切现象,均可由统一的地壳形成学说得到解释。
本文来自作者[敏艳花]投稿,不代表雷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jtg.com.cn/tg/1611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雷雅号的签约作者“敏艳花”!
希望本篇文章《地壳为什么厚薄不均?》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雷雅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搞不懂问题在哪,规律里说清楚了吧。“所有陆块又不得不处于随时随地的奔走挤压过程中。根据加工厂能力、性质的不同,有的横向发展,有的纵向发展。于是构成了地壳的厚薄不均”,地壳运动导...